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 完成10~13题。 徐鹿卿, 字德夫。博通经史, 以文学名于乡, 后进争师宗之。嘉定十六年, 廷试进士, 有司第其对居二, 详定官以其直抑之, 犹置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 鹿卿摭其言行, 刻诸学以训。立养士纲条, 学田多在溪峒, 异时征之无艺, 农病之, 鹿卿抚恤, 无逋租者。其后盗作, 环城屋皆毁, 惟学宫免, 曰:“是无挠我者。”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德秀寻帅闽, 疏其政以劝列邑。岁饥, 处之有法, 富者乐分, 民无死徙。会岳珂守当涂, 制置茶盐, 自诡兴利, 横敛百出, 商旅不行, 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 吏争窜匿。鹿卿寬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 皆感泣奉命。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碱地, 先撤相家所筑, 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 利韩世忠家宝玩, 籍之, 鹿卿奏削其官。初, 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 惟说素廉平, 至则辨曲直, 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 会乡人居言路, 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 惟说笑日:“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逢辰以缪举, 鹿卿以委使不当, 相继自劾, 且共和其诗。御史兼二人劾罢之。及知泉州, 改赣州, 皆辞。丞相杜范遗书日“直道不容, 使人击节。君不出, 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矣。”鹿卿乃出。鹿卿居家孝友, 喜怒不形, 恩怨俱泯, 宗族乡党, 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 毫发不妄�。宦霰臃缬�。谥清正。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四》, 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 B.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 C.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 D.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央壅滯/达冤抑/邑以大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定, 年号名。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汉武帝即位时首创年号, 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B.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 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称为进士。 C.檄,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用檄文征聘衢州推官冯惟说前来婺州帮助断案。 D.推官, 古代官名。唐朝始置, 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采访处置使下皆设一员, 掌推勾狱讼之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鹿卿知识广博, 通晓经史。以擅长文学闻名乡里, 后辈求学之人争着拜他为师;他参加殿试最终夺得第二名。. B.徐鹿卿重视教育, 培养人才。任南安军学教授时, 他选择张九成的言行刻印为准则, 建立培养人才的纲常条纪。 C.徐鹿卿关心百姓, 治政有方。在南安任知县, 裁减赋税, 改革弊政, 县邑大治;后又查办贪官污吏, 救民于水火。 D.徐鹿卿清廉自守, 一身正气。他廉约清峻, 不贪不占, 只有一栋房子;对于侵占良田、假公济私的行为坚决斗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学田多在溪峒, 异时征之无艺, 农病之, 鹿卿抚恤, 无逋租者。 (2)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 利韩世忠家宝玩, 籍之, 鹿卿奏削其官。 答案: 10.C(断句首先要疏通大意, 特别要确认人名、地名、官职名等, 不可乱断。句中, “真德秀”是人名, “南安”是地名, “辟”和“宰”都是专名。据此, 便可先排除B、D两项。另外, “既至”是说徐鹿卿到任后, 可以独立成句, 为此, 又可排除A.B两项。综合以上分析, 答案自然选C项。附原文标点:真德秀守泉, 辟宰南安。既至, 首罢科敛之无名者, 明版籍, 革预借, 决壅滞, 达冤抑, 邑以大治。) 11.A 12.A(曲解文意。“参加最终殿试夺得第二名”错。原文说的是, 参加进士廷试, 有关官员根据他的策对决定他名列第二, 但详定官因其文章直露而加以贬抑, 还是定为第十名。) 13.(1)学田大多分布在溪峒, 从前征赋没有标准, 农民为此感到困苦, 徐鹿卿抚恤民众, 结果再没有了拖欠租赋的情况。(得分点:“异时”, 从前;“艺”, 准则, 标准;“病”, 意动用法, 感到困苦;“逋”, 拖欠。每点1分, 大意1分, 共5分。) (2)丞相史弥远的弟弟担任温州通判, 贪图韩世忠家传的珍宝玩物, (想办法)登记没收了它, 徐鹿卿奏请削夺了他的官职。(得分点:“通判”, 名词动用, 做……通判;“利”, 意动用法, 把……看作有利可图, 贪求;“籍”, 登记造册, 没收;“削”, 削夺。每点1分, 大意1分, 共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