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崔琰字季圭, 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 好击剑, 尚武事。年二十三, 乡移为正, 始感激, 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 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 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 时谷籴县乏, 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 而寇盗充斥, 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 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 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 甲兵不利, 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 民未见德, 宜敕郡县掩骼埋胔, 示憎怛之爱, 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 领冀州牧, 辟琰为别驾从事, 谓琰曰:“昨案户籍, 可得三十万众, 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 九州幅裂, 二袁兄弟亲寻干戈, 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 存问风俗, 救其涂炭, 而校计甲兵, 惟此为先, 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 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 变易服乘, 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 《书》之所戒, 鲁隐观鱼, 《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 慎以行正, 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 以塞众望, 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 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魏国初建, 拜尚书。时未立太子, 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 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 立子以长, 加五官将仁孝聪明, 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 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 喟然叹息, 迁中尉。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注:翳, 华盖。褶:骑服。五官将, 指五官中郎将, 曹丕时任此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B.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C.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D.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 帝王庙号, 多为创基立业者, 常见于开国皇帝, 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别驾, 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 别乘一车随行, 因而得名。 C.干戈, 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 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 后引申为战争。 D.露板, 亦作“露版”, 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琰能文能武, 才华出众。年少时喜爱击剑, 热衷武事。长大后, 他发奋读书, 研读《论语》、韩诗, 后随名师学习, 战乱发生后才被迫中止。 B.崔琰刚直敢言, 体恤民生。曹操占据冀州后, 先考察户籍, 计算军队数量。崔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 辜负了百姓的期望, 曹操向他道歉。 C.崔琰尽职尽责, 忠于职守。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 而应遵循正道, 端正言行, 思考治国的道理, 毁弃游乐的东西, 不要让大家失望。 D.崔琰做事公正, 不徇私情。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 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 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 为此甚至不惜一死。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琰既受遣, 而寇盗充斥, 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 以琴书自娱。(5分) (2)太祖征并州, 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 变易服乘, 志在驱逐。(5分) 答案: 10.A(3分)(后绍治兵黎阳, 次于延津, 琰复谏曰:“天子在许, 民望助顺, 不如守境述职, 以宁区宇。”绍不听, 遂败于官渡。) 11.C(3分)(“干”是类似盾牌的武器。) 12.D(3分)(曹操内心并未认定曹植为太子, 而是迟疑不决。) 13.(1)崔琰已被遣放回去, 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 西去的道路不通, 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 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被动句、充斥、去、乃各一分, 句意1分, 共5分。) (2)太祖征讨并州, 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世子依旧外出打猎, 改换服装车辆, 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征、傅、服乘、驱逐各一分, 句意1分, 共5分。) 附文言文译文 崔琰字季圭, 清河郡东武城县人。年少时性格朴实, 言辞迟钝, 喜好击剑, 热衷于武事。二十三岁时, 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 才开始感慨发奋, 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 就结交公孙方等人, 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习不到一年, 徐州黄巾军攻占北海, 当时粮食供应缺乏, 郑玄就停学辞退了各位学生。崔琰已被遣放回去, 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 西去的道路不通, 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 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 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 挖掘坟墓, 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 ‘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 战斗力就不会强大, 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 也不能凭借这样的士兵取得胜利。’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 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 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韵允灸巧税傩占部嗟陌�, 效仿周文王的仁德。”袁绍让崔琰作了骑都尉。后来袁绍出兵作战到黎阳县, 驻扎在延津, 崔琰又规劝说:“天子现在许昌, 百姓希望支持顺从天子的一方, 我部不如谨守治境, 尽到臣子的职责, 使自己境内得到安宁。”袁绍却不听从, 于是在官渡大败。 曹操击败袁绍后, 兼任为冀州牧, 征召崔琰担任别驾从事, 对崔琰说:“昨天我考察了冀州的户籍, 可以得到三十万军队, 所以这是一个大州�。 贝掮卮鹚�:“目前天下分崩, 九州离析, 袁谭、袁尚兄弟相互征战, 冀州百姓暴骨荒野。还没听说王师的仁声先到, 来慰问百姓的生活状况, 解除人民的苦难, 却去计算军队数量, 只把这看作首要的事情, 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曹操立刻表情一变, 向他道歉。当时其他宾客都吓得低头变色。 太祖征讨并州, 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世子依旧外出打猎, 改换服装车辆, 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崔琰上疏规劝说:“我听说沉溺在出游打猎之中, 是《尚书》所戒止的, 鲁隐公到棠地观看捕鱼, 《春秋》讥讽了他。您应该遵循正道, 谨慎地端正自己的行为, 思考治理国家的高明谋略, 希望您烧毁射猎用具, 舍弃行猎服装, 来满足人们的期望, 不要让老臣得罪上天。” 曹操为丞相时, 崔琰又担任东西曹掾属征事。魏国刚建立时, 崔琰官拜尚书。当时, 还未立太子, 临淄侯曹植有才, 很得曹操的宠爱。曹操心中也犹豫不决, 就用函令秘密在外查访意见。只有崔琰用不封口的奏章公开回应说:“听说《春秋》大义, 应该立嫡长子为太子, 加上五官将曹丕仁厚孝顺聪明, 应该继承正统, 我誓死坚持这种意见。”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 曹操认为崔琰公正明白非�?晒�, 赞叹不已, 提拔他担任中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