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李安世, 幼而聪悟。兴安二年, 高宗引见侍郎、博士之子, 简其秀俊者欲为中书学生。安世年十一, 高宗见其尚�。手彩莱滤底娓�, 甚有次第, 即以为学生。高宗每幸国学, 恒独被引问。诏曰:“汝但守此, 至大不虑不富贵。”居父忧以孝闻。天安初, 拜中散, 以温敏敬慎, 高宗亲爱之。累迁主客令。萧赜使刘缵朝贡。安世美容貌, 善举止, 缵自相谓曰:“不有君子, 其能国乎?” 缵等呼安世为典客。安世曰:“三代不共礼, 五帝各异乐。安足以亡秦之官, 称于上国?”曰:“世异之号, 凡有几也?”安世曰:“周谓掌客, 秦改典客, 汉名鸿胪, 今曰主客。君等不欲影响文武, 而殷勤亡秦, ”国家有江南使至, 多出藏内珍物, 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货之, 令使任情交易。使至金玉肆问价, 曰:“北方玉大贱, 当是山川所出?”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时民饥流散, 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曰:“愚谓今虽桑井难复, 宜更均量, 审其径术;今分艺有准, 力业相称, 细民获资生之利, 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 乃播均于兆;如阜如山, 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 宜限年断, 事久难明, 悉属今主。然后虚妄之民, 绝望于视:守分之士, 永免于凌夺矣。”高祖深纳之, 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出为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敦劝农桑, 禁断淫祀。初, 广平人李波, 宗族强盛, 残掠生民。前刺史薛道檦亲往讨之, 波率其宗族拒战, 大破檦军。遂为逋逃之薮, 公私成患。安世设方略波及诸子三十余人, 斩于邺市, 境内肃然。以病免, 太和十七年卒于家。安世妻博陵崔氏, 生一子玚。崔氏以妒悍见出, 又尚沧水公主。 (选自《魏书·李安世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B. 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C. 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D. 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忧:是父丧的婉辞。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孝, 一般为三年。 B. 朝贡:古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宗主国或所在国的君主, 并敬献礼品。 C. 三代:尧、舜、禹三代的合称, 最早见于《论语》“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D. 假节:假以符节, 持节。古代使臣出行, 持皇帝授予的“节”为符信, 故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安世自幼聪明颖悟, 深受高宗喜爱。在接受高宗召问时, 年龄尚小的他应答很有条理, 被选为中书学生, 后常常被高宗单独召见。 B. 李安世不但外表俊美, 而且博学能言。萧赜的使者刘称他为典客, 他旁征博引, 进行批驳, 不仅指出其错误, 还讽刺其弃善从恶 C. 李安世关心民生疾苦, 主动为民请命。针对百姓困苦流离豪强侵占掠夺的现实, 他疏言不分贵贱平均分配田地, 开了均田制先河。 D. 李安世颇有治理才干, 能保一方平安。任相州刺史时他鼓励农桑, 禁绝淫祀, 设计诱捕并处决广平豪强李波等人, 从此境内安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至金玉肆问价, 曰:“北方金玉大贱, 当是山川所出?” (2)安世妻博陵崔氏, 生一子玚。崔氏以悍见出, 又尚沧水公主。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使者到金玉店铺询问价格, 刘缵说:“北方金玉非常便宜, 应当是山上和河中出产的?” (2)李安世娶博陵崔氏, 生了一个儿子李玚。崔氏因嫉妒凶悍被休, 又娶了沧水公主。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 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标志, 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 句首发语词, 句末语气词, 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 排除错项, 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安世说:“圣朝不重视金玉, 所以价低如瓦砾。又因皇上仁德通于神明, 山不吝惜珍宝, 因此没有河流不出金, 没有山岭不产玉。”刘缵开始想大买金玉, 听到安世的话, 羞惭作罢。 句中, “金玉”是“贵” 宾语,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 “德通神明”意思是“仁德通于神明”, “神明”是一个词,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分析可知, B项断句正确。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 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 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项, “尧、舜、禹三代”不正确, 应为夏、商、周三代。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带着选项回到原文, 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 C项, “他疏言不分贵贱平均分配田地”不正确。原文为“宜更均量, 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 力业相称, 细民获资生之利, 豪右靡余地之盈”, 即重新丈量田地, 确定周密的分配标准, 让百姓也能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 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 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肆”店铺;“大”非常;“出”出产。(2)“妻”娶……为妻;“以”因为;“见”被。“崔氏以悍见出”是被动句式。 【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 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 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 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二、被动句式:文言文中, 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 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 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又叫意念被动句。 三、倒装句式: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 在一定条件下, 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 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 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 不过, 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 参考译文: 李安世, 幼时聪敏有悟性。兴安二年, 高宗召见侍郎、博士的子弟, 想选拔其中才学优秀者为中书学生。安世这时十一岁, 高宗见他尚�。鬃哉傥�。安世陈述家族情况, 很有条理, 即被取为学生。高宗每次巡幸国子学, 常单独召见。诏示说:“你只要保持这种态度, 不愁不富贵。”为父守丧以孝敬著名。天安初年, 被任命为中散大夫, 因温和敏捷恭敬谨慎, 显祖信任喜爱他。渐升至主客令。萧赜派刘缵朝贡, 安世容貌端美, 举止优雅, 刘缵等人相互之间谈论说:“没有君子, 难道能立国吗?”刘缵等称呼安世为典客, 安世说:“三代不同礼, 五帝不同乐, 怎么能用亡秦的职官, 称呼中原帝国。”刘缵问:“世代变化而名号不同, 共有几次?”安世说:“周称掌客, 秦改为典客, 汉名鸿胪, 现在叫主客。君等不想仿效周文王、周武王, 却关注亡秦。”国家遇有江南使者来, 拿出很多收藏在宫内的宝物, 让京城爱好仪容服饰的富户买走, 让使者任意买卖。使者到金玉店铺询问价格, 刘缵说:“北方金玉非常便宜, 应当是山上和河中出产的?”安世说:“圣朝不重视金玉, 所以价低如瓦砾。又因皇上仁德通于神明, 山不吝惜珍宝, 因此没有河流不出金, 没有山岭不产玉。”刘缵开始想大买金玉, 听到安世的话, 羞惭作罢。当时民众贫困饥荒流离失所, 豪强巨族大量占有土地, 安世于是上疏说:“我认为现今尽管井田制度难以恢复, 但应重新调节测量, 采用周密的方法, 使分田耕种有标准, 能力与产业相称, 小民能够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 豪强没有多余土地取盈利。那么, 皇上无私的恩泽, 就能平均播洒给广大百姓;如山一样的粮食, 可以堆积在家家户户。另外被争抢的田, 应限定年限, 事久难明产权的, 一律归属现在的主人。然后虚伪诈妄的奸民, 才会断绝觊觎的念头, 安分守己的人, 可永远免受欺凌侵夺。”高祖很赞同此议, 后代的均田制由此产生。出朝任相州刺史、假节、趟郡公。鼓励引导农业生产, 禁止不合礼法的祭祀。当初, 广平人李波, 家族势力强大, 残害侵夺百姓。前刺史薛道檦亲自去讨伐, 李波率他的宗族迎击, 大败薛道檦军队。于是李波处成为罪犯逃奔的地方, 于公于私都成为祸患。李安世设计谋诱捕李波及其子侄三十多人, 在邺城街市斩首, 境内安定。因病免职。太和十七年去世于家中。李安世娶博陵崔氏, 生了一个儿子李玚。崔氏因嫉妒凶悍被休, 又娶了沧水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