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胡安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14 题。
        胡安国字康侯, 建宁崇安人。靖康元年, 至京师, 以疾在告。一日方午, 钦宗亟召见, 安国奏曰∶ “明君以务学为急, 圣学以正心为要。心者万事之宗, 正心者揆事宰物之权。愿擢名儒明于治国平天下之本者, 虚怀访问, 深发独智。“又言;“今南向视朝半年矣, 而纪纲尚紊, 风俗益衰, 施置乖方, 举动烦扰; 大臣争竞而朋党之患萌百执窥觎而浸润之奸作用人失当而名器愈轻出令数更而士民不信。乞访大臣, 各令展尽底蕴, 画一具进。先宣示台谏, 使随事疏驳。若大臣议绌, 则参用台谏之言;若疏驳不当, 则专守大臣之策。仍集议于朝, 断自宸衷, 以次施行。敢有动�。胤N奚�。庶几新政有经, 可冀中兴。“
        高宗即位, 以给事中召。居旬日, 以疾恳求去。高宗曰∶“闻卿深于《春秋》, 方欲讲论。“遂以《左氏传》付安国点句正音。安国奏∶“《春秋》经世大典, 见诸行事, 非空言比。今方思济艰难, 《左氏》繁碎, 不宜虚费光阴, 耽玩文采, 莫若潜心圣经。“高宗称善。寻除安国兼侍读, 专讲《春秋》。时讲官四人, 援例乞各专一经。高宗曰∶“他人通经, 岂胡安国比。“不许。
        故相胜非改除侍读, 安国持录黄不下, 安国言∶ “’有官守者, 不得其职则去’, 臣今待罪无补, 既失其职, 当去甚明。况胜非系臣论列之人, 今朝廷乃称胜非处苗、刘之变, 能调护圣躬。昔公羊氏言祭仲废君为行权, 先儒力排其说, 盖权宜废置非所施于君父, 《春秋》大法, 尤谨于此。建炎之失节者, 今虽特释而不问, 又加选擢, 习俗既成, 大非君父之利。臣以《春秋》入侍, 而与胜非为列, 有违经训。“遂卧家不出。
        有文集十五卷, 《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节选自《宋史·胡安国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臣争竞而朋/党之患萌/百执窥觎/而浸润之奸作/用人失当/而名器愈轻出/令数更/而士民不信
        B.大臣争竞/而朋党之患萌/百执窥觎/而浸润之奸作/用人失当/而名器愈轻/出令数更/而士民不信
        C.大臣争竞/而朋党之患萌/百执窥觎/而浸润之奸作/用人失当/而名器愈轻出/令数更/而士民不信
        D.大臣争竞而朋/党之患萌/百执窥觎/而浸润之奸作/用人失当/而名器愈轻/出令数更/而士民不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告, 官吏在休假期中。宋代官员除公共假日外, “私祭日““以疾“亦可休假。
        B.台谏, 台官与谏官的合称。唐宋时期台官、谏官分开设立, 分别掌管纠弹、规谏。
        C.宸, 指北极星所在的地方。后用以指帝王所居之处, 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D.《左氏》, 解释《春秋》的典籍, 繁碎且耽玩文采, 传主据此认为不宜虚费光阴讲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国有政治远见。他认为定策时, 应让大臣们出谋划策, 台谏疏驳, 充分讨论, 最后由皇帝决定, 做到既民主又集中。
        B.安国身体不佳。曾经因疾病请假, 钦宗召对时, 他直言国家大计方针、用人政策方面存在的弊端, 深为朝廷权臣忌恨。
        C.安国非常有学问, 一生著作丰厚。他对《春秋》有深入的研究, 高宗称赞有加, 授予其侍读之职, 让他专讲《春秋》。
        D.安国为人耿直。他敢于上书检举弹劾权臣, 引经据典, 直言不讳, 坚守大义, 宁可卧家不出, 也不愿意与失节者同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心者万事之宗, 正心者揆事宰物之权。
         
        (2)先儒力排其说, 盖权宜废置非所施于君父。
         
        14.高宗为何“除安国兼侍读, 专讲《春秋》“?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B
        1.(3分)D(“《左传》繁碎”是传主从实用的角度得出的一己之见。“耽玩文采”是后人研究(左传》的作为。)
        12.(3分)B(“深为朝廷权臣忌恨”于文无据。)
        13.(1)(4分)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内心端正是掌管万事万物的标准。(“宗”“揆““权”各1分:语句遇顺, 1分。)
        (2)(4分)先儒竭力排斥这种说法, 因为变通行使废和立的做法不能施加在国君身上。(“权宜”“排”“废置”各1分:语句通顺, 1分。)
        14.(3分)①高宗认为安国精通(春秋);②(春秋》有利于治国(或行事), 没有空话。(第一点1分, 第二点2分, 意思对即可, )
         
         
        参考译文:
        胡安国字康侯, 建宁崇安人。靖康元年(1126), 到了京师, 因病请假在家。一天中午, 钦宗紧急召见了胡安国, 胡安国奏对说:“贤明的君主把致力于学习作为要紧的事, 先儒之学把端正内心作为重要的事情, 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内心端正才能掌管万事万物。望朝廷能提拔明晓治理国家安定天下根本的名儒, 虚心向他们请教, 发挥他们的智慧。”胡安国还说:“现在陛下您临朝理政已经半年了, 但朝廷纲纪还是混乱, 风俗日下, 安排违反法度, 行动杂乱, 大臣争相荣进, 而朋党之患渐生;百官暗中图谋不轨, 奸佞之人起势;用人不当, 而国家的栋梁愈发受轻视, 发出的命令时常更改, 从而失信于士民。希望圣上询访大臣, 让大臣尽展其才, 谋划之后让他们逐一进言。先给台官、谏官看, 让他们随事上疏反驳大臣之言。如果大臣之议不妥, 就参用台官谏官之言;如果反对理由不当, 则保持大臣的策略。然后在朝廷上将众多选定之策集中起来进行讨论, 由皇上您亲自决断, 依次施行。敢有变更动摇者, 必惩罚不宽免。这样大概新政就有准则了, 中兴就有希望了。”
        高宗即位, 胡安国以给事中身份被召见。十天之后, 胡安国以自己有病恳求离职。高宗说:“听说你对《春秋》很有钻研, 正打算听你讲论呢。”并把一本《春秋左氏传》交给胡安国点句正音。胡安国奏曰:“《春秋》是治国大典, 可指导实践, 非空洞言论可比。现在圣上正思考摆脱艰难时局, 《左传》繁杂琐碎, 所以不宜在它上面虚废光阴。沉溺于玩赏文辞, 不如潜心研究圣人之经典。”高宗称好, 很快拜胡安国兼侍读, 专讲《春秋》。当时讲官有四人, 根据旧例请求各专一经。高宗认为:“他人虽然通晓经典, 但都不能与胡安国相比。”不予同意。
        朱胜非改拜侍读, 胡安国拿着皇上的诏令不抄录转发。胡安国说“:‘有官位职守的人, 不称职就离去。’我如今在职没有什么用处, 已经失职, 应当去职才算明智。况且朱胜非是我检举弹劾之人, 今朝廷称其在苗、刘之变时, 能辅助圣上。过去, 《春秋公羊传》上说, 祭仲废除国君是变通做事, 先儒竭力排斥这种说法, 因为变通行使废立的大法不能施加在国君身上, 《春秋》大法, 特别强调这一点。建炎时失去气节的人, 现在虽然特别赦免不追究, 反而加以选拔使用, 这对国君很不利。我凭《春秋》入朝侍读, 而要与朱胜非这种人为伍, 实在违背经籍义理的解说。”于是居家不出。
        胡安国著有十五卷文集, 一百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吕公弼传》《宋史·陈希亮传》(二)
        《宋史·李兑传》(二)《宋史·王化基传》
        《宋史·魏杞传》《宋史·陆秀夫传》
        《宋史·谭延美传》(二)《宋史·孙道夫传》
        《宋史·滕宗谅传》《宋史·周敦颐传》(二)
        《宋史·李建中传》《宋史·杜衍传》(二)
        《宋史·韩亿传》(二)《宋史·苏颂传》(二)
        《宋史·郑居中传》《宋史·张克戬传》(二)
        《宋史·谭延美传》《宋史·王随传》
        《宋史·司马光传》(四)《宋史·张九成传》(二)
        《宋史·张载传》《宋史·孙何传》
        《宋史·徐元杰传》《宋史·张佶传》(二)
        《宋史·张佶传》《宋史·王禹偁传》(二)
        《宋史·王禹偁传》《宋史·药元福传》(二)
        《宋史·张琼传》《宋史·刘筠传》
        《宋史·赵上交传》(二)《宋史·张珏传》
        《宋史·郑侠传》(二)《宋史·赵普传》
        《宋史·薛怀让传》《宋史·廖刚传》(三)
        《宋史·黄庭坚传》(二)《宋史·魏仁浦传》(二)
        《宋史·陶弼传》(二)《宋史·燕达传》(二)
        《宋史·唐震传》(二)《宋史·侯可传》(二)
        《宋史·李璧传》《宋史·英宗传》
        《宋史·杨业传》(二)《宋史·查道传》(二)
        《宋史·王阮传》(二)《宋史·荆嗣传》
        《宋史·王涣之传》《宋史·杨万里传》(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