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王安石传》《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一)
           欧阳修乞致仕, 冯京请留之, 安石曰:“修附丽韩琦, 以琦为社稷臣。如此人, 在一郡则坏一郡, 在朝廷则坏朝廷, 留之安用?”乃听之。富弼以格青苗①解相, 安石谓不足以阻奸, 至比之于鲧。唐埛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 因奏对极论其罪, 谪死。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 致华岳山崩。安石曰: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吕公著、韩维, 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 荐己者也;富弼、韩琦, 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 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二)
            执政以河朔旱伤, 国用不足, 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 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 光曰:“救灾节用, 宜自贵近始, 可听也。”安石曰:“常衮辞堂馔②, 时以为衮自知不能, 当辞位不当辞禄。且国用不足, 非当世急务, 所以不足者, 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 不过箕敛尔。”安石曰:“不然, 善理财者, 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 不在民, 则在官, 彼设法夺民, 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胙蚱畚涞壑�, 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 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 行新法, 光疏其利害。迩英殿进读, 讲至曹参代萧何事, 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 可乎?”对曰:“宁独汉也, 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 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 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 汉业遂衰。由此言之, 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帝欲用光, 访之安石。安石曰:“光所言尽害政之事, 所与尽害政之人, 而欲置之左右, 使与国论, 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 但在高位, 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 赵卒气夺, 今用光, 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注】①青苗:青苗即青苗法, 下文中的“市易”也即“市易法”, 都是王安石的变法措施。②堂馔:唐宋时政事堂准备的公用膳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
          B.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
          C.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
          D.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仕, 官员年老辞官退休, 一般退休的年龄为七十岁, 如有病患则可提前退休。
          B.社稷, 社是土神, 稷是谷神, 古时君主常常祭祀社稷, 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华岳指西岳华山, 五岳之一, 与东岳泰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合称五岳。
          D.南郊, 封建社会郊祀的一种, 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弼因为阻挠施行青苗法被解除了宰相职务, 王安石说这不足以阻止奸邪小人, 甚至把富弼和办事不力的人作比。
          B.欧阳修曾经提携过王安石, 他请求致仕, 王安石却不挽留;富弼、韩琦是王安石曾追随过的人, 为了变法王安石也加以排斥。
          C.王安石认为司马光的才能不足以�:φ�, 只是一旦让其身处高位, 那么对变法持不同意见的人会依附他。
          D.王安石与司马光因变法立场不同, 两人为此争议不休, 神宗说同意司马光的意见, 但不会给予司马光答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唐埛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 因奏对极论其罪, 谪死。(4分)
          (2)此盖�:胙蚱畚涞壑�, 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4分)
        14.王安石与司马光就变法产生严重分歧, 司马光不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述。(3分) 
         

        答案:

        10.B  “为小人发”“细民久困”都是完整的结构, “出彦博”是让彦博离开京城。
        11.C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12.D  原文“以不允答之”并非不答复。
        13.(1)唐埛本是因王安石的推荐(或引荐)而担任了谏官, 借奏对的机会极力论说了王安石的罪过, 结果被贬谪而死。(因:借1分。谪:被贬谪1分。句意通顺2分)
          (2)这大概是�:胙蚱燮何涞鄣幕�, 太史公把它写入史书就是来显示这种做法的不明智啊。(见:显示1分。明:明智1分。句意通顺2分)
        14.①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通过与民争利的手段来扩充国库, 实为剥削百姓。②司马光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废, 推行新法不利于延续统治。(任答一点2分, 答对两点3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谢方叔传》《宋史·欧阳修传》(五)
        《宋史·范仲淹传》(三)《宋史· 赵子崧传》阅读练习衣答案(二)
        《宋史·欧阳修传》(四)《宋史·程颐传》(二)
        《宋史·郑獬传》《宋史·黎州诸蛮》
        《宋史·陈若拙传》《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宋史·宋偓传》《宋史·王质传》
        《宋史·陈咸传》(二)《宋史·洪迈传》(二)
        《宋史·刘承规传》(二)《宋史·彭思永传》
        《宋史·晏敦复传》《宋史·廖德明传》
        《宋史·张雍传》《宋史·太祖本纪》(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宋史·张运传》
        《宋史·陈尧叟传》《宋史·石公弼传》
        《宋史·陆游传》《宋史·高登传》
        《宋史·王遂传》《宋史·刘安世传》(二)
        《宋史·赵与欢传》《宋史·李昉传》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宋史·薛向传》
        《宋史·任中正传》(二)《宋史·孙行友传》
        《宋史·向子諲传》《宋史·狄青传》(三)
        《宋史·康保裔传》(二)《宋史·赵鼎传》(二)
        《宋史·沈伦传》(二)《宋史·慎从吉传》
        《宋史·苏元老传》《宋史·王琪传》
        《宋史·任中正传》《宋史·宋敏求传》
        《宋史·狄青传》(二)《宋史·詹体仁传》(二)
        《宋史·柴中行传》《宋史·陈瓘传》
        《宋史·赵开传》《宋史·尹洙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