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曾巩《熙宁转对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
        熙宁转对疏
        曾巩
        准御史台告报臣僚朝辞日具转对, 臣愚浅�。盅圆蛔悴�。然臣窃观唐太宗即位之初, 延群臣与图天下之事, 所以成贞观之治。周世宗初即位, 亦延群臣, 使陈当世之务, 故显德之政, 亦独能变五代之因循。
        今陛下始承天序, 亦诏群臣, 使以次对。然且将岁余, 未闻取一人, 得一言, 岂当世固乏人, 不足以当陛下之意欤?抑所以延问者, 特用累世之故事, 而不必求其实欤?伏惟陛下超然独观于世俗之表, 详思臣言而择其中, 则二君之明, 岂足道于后世, 而士之怀抱忠义者, 岂复感知言之少乎?
        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近则不能不以盗贼为虑, 远则不能不以夷狄为忧。海内智谋之士, �?痔煜轮撇坏靡跃冒惨�。
        《易》曰:正其本, 万事理。故臣以谓正其本者, 在得之于心而已。得之于心者, 其术非他, 学焉而已矣。古之圣人, 舜禹成汤文武, 未有不由学而成, 而傅说、周公之辅其君, 未尝不勉之以学。故孟子以谓学焉而后有为, 则汤以王, 齐桓公以霸, 皆不劳而能也。盖学所以成人主之功德如此。诚能磨砻长养, 至于有以自得, 则天下之事在于理者, 未有不能尽也。能尽天下之理, 则天下之事物接于我者, 无以累其内;天下之以言语接于我者, 无以蔽其外。夫然则循理而已矣, 邪情之所不能入也;从善而已矣, 邪说之所不能乱也。如是而用之以特久, 资之以不息, 则积其小者必至于大, 积其微者必至于显。古之人自可欲之善, 而充之至于不可知之神, 自十五之学, 而积之至于从心之不逾距, 岂他道哉?由是而已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B.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C.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D.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台, 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 负责纠察、弹劾官员, 肃正纲纪。
        B.臣僚, 古代指辅佐君主的文臣武将。
        C.转对, 宋代臣僚每隔数日, 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 谓之“转对”。
        D.陛下, 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后来也用来称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引用唐太宗、后周世宗两位贤君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臣子直言进谏的必要性和君王虚心纳谏的必要性。
        B.第二段中作者委婉批评了当朝统治者虽然要求臣子进谏, 却不采纳的事实。
        C.作者认为想要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多弊端, 对君王而言,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奏效。
        D.作者列举了舜、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傅说、周公等人的事例, 充分说明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所以延问者, 特用累世之故事, 而不必求其实欤?
        (2)则积其小者必至于大, 积其微者必至于显。
         
         
        【答案】
        【1】C
        【2】D
        【3】B
        【4】(1)还是因为请教询问的事情, 仅仅是延续历代的旧有惯例, 而不必探求其实质呢?
        (2)那么积聚起很小的东西就一定会发展到博大, 积聚起细微的东西就必定会发展到显著。
         
        参考译文:
        遵奉御史台通知, 臣僚在离开朝廷到地方上任的当天, 要轮流详尽陈奏朝政得失, 臣愚昧浅�。峙绿岢龅囊饧蛔阋员徊赡�。可是臣私下观察发现, 唐太宗在刚刚登上帝位之时, 就召集群臣谋划天下的事务, 于是实现了贞观年间的大治。后周世宗刚刚登上帝位, 也召集群臣, 让他们陈奏当代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 因此也只有显德年间的国政, 能够改变五代时期因循守旧的局面。
        如今陛下刚继承了皇位, 也下诏命令群臣, 让他们轮流提出看法。可是一年多快要过去了, 也没听说择取了哪个人, 获得了什么好建议。这难道真是因为当今本来就缺乏人才, 不足以符合陛下的希望吗?还是因为请教询问的事情, 仅仅是延续历代的旧有惯例, 而不必探求其实质呢?臣跪拜敬请陛下高高站在世俗表面现象的上面独自观察, 认真思考臣的建议而择取那合适的东西, 如此一来, 唐太宗和后周世宗这两位君主的英明, 又哪里足以在后世被人提起, 而士子中心怀忠诚节义的人, 又怎会还感叹提出有价值的意见的人太少呢?
        察看现今天下的情况, 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败坏, 朝廷纲纪一天比一天废弛, 各个机构, 众多政务, 全都是徒有形式而已, 朝廷和地方官员的任用, 缺乏合适的人�。还矣胨饺说目�, 在财物上也显得不富�!M讼�, 不能不把盗贼之事看作值得忧虑的事情, 往远了想, 又不能不把周边的其他民族当成需要担心的对象。海内怀有智谋的人士, 常常担心天下的局势不能够长治久安�。�
        《易经》上说:端正根本, 各种事情都可以得到解决。因此臣认为端正根本, 在于内心确有所得。内心确有所得, 具体的办法不是别的, 只是学习而已。古代的圣人, 如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与周武王, 无不通过学习而成功, 而傅说、周公这些大臣辅佐他们的君王, 也未尝不是用学习来勉励自己的君王。所以孟子认为学习之后才会大有作为。像商汤凭借学习而称王天下, 齐桓公凭借学习而称霸诸侯, 都不费力气却能实现目标。因此, 不断学习可以帮助君主成就这样的丰功伟业。如果确能反复磨砺, 长久积累, 一直到真有办法让自己内心有所得, 那天下众事的道理, 就没有弄不清楚的了。能够把天下的道理弄清楚了, 天下事物一到我这里, 根本不能拖累住我;天下的言语来到我这里, 根本不能蒙蔽住我。只要桉道理办事, 不正当的嗜欲或情感根本不能侵入;依从正确的意见, 荒谬有害的言论根本不能混淆是非。如此而长久运用, 不停地学习, 那么积聚起很小的东西就一定会发展到博大, 积聚起细微的东西就必定会发展到显著。古人用符合自己愿望的美好事物来充实自己, 一直发展到妙不可测的神悟;通过十五岁进入高等学府学知识来不断积累, 一直发展到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 难道还有别的途径吗?只是通过学习罢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曾巩《饮归亭记》《曾巩文集·李白诗集后序》
        曾巩《南轩记》(二)曾巩《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巩《拟岘台记》曾巩《与王介甫第二书》
        曾巩《论习》曾巩《说宫》
        曾巩《苏明允哀辞并序》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二)曾巩《寄欧阳舍人书》(二)
        曾巩《尹公亭记》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道山亭记》(二)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
        曾巩《喜似赠黄生序》曾巩《南齐书目录序》
        《赠黎安二生序》《迂书》曾巩《筠州学记》(二)
        曾巩《送蔡元振序》曾巩《清心亭记》
        曾巩《思政堂记》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曾巩《瀛洲兴造记》曾巩《道山亭记》
        曾巩《张久中墓志铭》曾巩《广德湖记》
        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曾巩《宜黄县县学记》
        曾巩《秃秃记》《越州鉴湖图》序
        《陈公神道碑铭》曾巩《戚元鲁墓志铭》
        曾巩《刑赏论》曾巩《菜园院佛殿记》
        曾巩《醒心亭记》曾巩《南轩记》
        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曾巩《谢杜相公书》
        曾巩《筠州学记》曾巩《与孙司封书》
        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曾巩《书魏郑公传后》
        曾巩《洪渥传》曾巩《邪正辨》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唐论》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