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箫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文后各题。
        萧复, 字履初。生成里, 姻从豪汰, 以服御舆马相夸, 复常衣垢弊, 居一室, 学自力, 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以清操显。广德中, 岁大饥, 家百口, 不自振, 议鬻昭应墅。宰相王缙欲得之, 使弟紘说曰:“以君才宜在左右, 胡不以墅奉丞相取右职?”复曰:“鬻先人墅以济孀单, 吾何用美官, 使门内馁且寒乎?”缙憾之, 由是废。数岁, 改同州刺史, 岁歉, 州有京畿观察使儲粟, 复辄发以贷人, 有司劾治, 诏削阶, 停刺史。或吊之, 复曰:“苟利于人, 胡责之辞!”久乃拜兵部侍郎。复尝言:“艰难以来, 始用宦者监军, 权望太重, 是曹正可委宫掖事, 兵要政机, 叵使参领。”帝不听。又言:“陛下厥初清明, 自杨炎、卢杞放命秽盛德, 播越及兹。今阽于危, 当惩乂前败。”杞对上或谄谀阿匼, 复厉言:“杞词不正!”帝色胎, 谓左右曰:“复慢我。”因诏复充山南、江淮、湖南、岭南等道宣抚、安慰使。初, 淮南陈少游左附李希烈, 而张镒判官韦阜杀郊、陇叛卒, 不应楚琳。复还执政, 建言:“陛下反正, 功臣已贵矣, 唯甄善汰恶为未明。少游位将相, 首臣贼, 皋名浅官下, 独挺挺抗忠。如以皋代少游, 则天下暸然知逆顺之理。”帝许之。复出, 中官马钦绪揖宰相刘从一, 附耳语, 既而从一密谂复曰:“有诏与公议向所奏, 不欲李勉、卢翰闻知。”复曰:“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令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度以生赏政由是数。”从一以闻, 帝不悦。复辞疾上政事, 许之。贞元四年卒, 年五十七。
        节选《新唐书·箫复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敝
        B. 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敝
        C. 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
        D. 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德, 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一个皇帝用一个年号。
        B. 京畿, 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京城所管辖的县为京县(赤县), 京城的旁邑为畿县。
        C. 监军, 指监督军队, 也为官名, 指监督军队的官员。唐玄宗时开始任用宦官为监军。
        D. 揖, 指拱手行礼, 也指古代的拱手礼, 属于相见礼, 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行礼方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复生于豪贵之家, 不慕奢华。他出生在外戚之家姻戚从亲多以服御车马互相炫耀, 他却常穿着破旧脏污的衣服在房间里刻苦学习。
        B. 萧复为官关心民瘼, 勇于担责。他任同州刺史时遇到年成歉收, 因开仓借粮给百姓而被削除品阶, 他说只要有利于百姓, 就不怕承担责任。
        C. 萧复行事光明磊落, 刚直不阿。他不怕得罪宰相, 抵制高官诱惑, 拒绝将别墅送给宰相王缙;卢杞对皇上谄谀迎合, 他予以厉声斥责。
        D. 萧复为人坦荡无私, 敢于进言。他建议不要让宦官参与军政机要, 建议用忠贞的韦皋替代奸佞之首陈少游, 以便让天下人知道逆顺之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鬻先人墅以济孀单, 吾何用美官, 使门内馁且寒乎?
        (2)陛下厥初清明, 自杨炎、卢杞放命秽盛德, 播越及兹。
        【答案】10. D    11. A    12. D   
        13. (1)卖掉先人的别墅是用来救济孀妇孤子的, 我怎能为了高官, 使家人受饿受寒呢?
        (2)陛下在位初期政治清明, 自从杨炎、卢杞违命败坏皇上的盛德, 流亡迁转到这种地步。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敝”, 这句话的含义是“朝廷大事还应当和公卿商议。如果李勉等人不称职, 应当罢免。既然是宰相, 而商议事情可以单独避开他们吗?如今和公这样做或许可以, 只是害怕渐渐成为常规, 朝政由此衰败”, 可对选项中不同的断点进行比较, 然后结合语境, 通过语意和语法分析来判断, 利用排除法得到答案。“公卿”应该做动词“谋及”的宾语, 如果与后面的“如勉等”连着一起理解, 则整个句子语意不通, 据此排除A、C两项;“乎”在文中是文言助词, 表示疑问, 与前面不可断开, 排除B项。另外, “�!痹谡饫镒觥吧钡谋鲇�, 两者不可断开。本句正确的断句是: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菲其人, 当罢去。既曰宰相, 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 弟恐寝以生常, 政由是敝。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①把握文意。断向的前提是对文章或语段意思的准确理解。如果是史传类文章, 要明确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局等。如果是议论性散文, 要注意论点、论据等内容。②定位实词。语句中的实词对意义的表达起关键作用, 因此在断句时要抓住一些关键实词, 这样比较容易断句。③把握虚词。要注意一些虚词在语句中出现的位置, 如“盖”“夫”“故”“岂”等常出现在句首, “也”“矣”
        “焉”等常出现在句尾, “以”“于”“而”常出现在句中。④分析整句。文言文比较注重语句的整齐对称, 上下句之间常常字数相近, 结构相似, 可以借助这个特点来断句。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 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 “一个皇帝用一个年号”说法错误。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时, 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 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点睛:解答古代文化知识题时, 要注意结合语境, 合理推断。(1)根据积累, 初步判断。判断前要细心阅读, 不放过任何一个词语。如果遇到课本中学过的词语, 更要调动知识储备, 根据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 排除某些较易排除的选项。(2)分析词义, 带入文中检验。通过对词义的理解, 将词义带入文中加以检验。通过对词语所处文中前后语句的理解, 来判断选项的正误。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答此题, 首先要仔细通读原文, 在了解原文大意的基础上, 将选项中的相关内容与原文的对应信息进行仔细比对、分析, 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D项, “用忠贞的韦皋替代奸佞之首陈少游”理解错误, 原文的“首臣贼”意思是“首先臣服于贼兵”, 不是“奸佞之首”的意思。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 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 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 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 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 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 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 综合分析, 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 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D项对应的内容, 如“少游位将相, 首臣贼, 皋名浅官下, 独挺挺抗忠。如以皋代少游, 则天下暸然知逆顺之理”, 意思是“陈少游位居将相, 首先臣服于贼兵, 韦皋名低官�。滥苷敝伊�。如果使韦皋替代陈少游, 那么天下人就能清楚地知道逆顺之理了”, 可见“奸佞之首陈少游”一说错误。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 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 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 “鬻”, 卖;“以”, 表目的连词, 来;“济”, 救济;“孀单”, 孀妇孤子;“门内”, 指家人;“馁”, 饥饿;“且”, 表并列, 又。第二句中, “厥初”, 指在位初期;“秽”, 败坏;“播越”, 流亡迁徙;“及”, 到;“兹”, 代词, 这种地步。
        点睛:文言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文言翻译有一些方法和技巧, 具体如下:(1)对译法。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 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2)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巴经不同的一类词, 在译文中尽量用现代汉语替换(3)调整法。对于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 译文要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将各成分的位置作必要的调整。(4)保留法。保留特定的词语, 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号、年号等。(5)增补法。文言文中省略现象较为突出, 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 数词后面的量词等, 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成分。(6)删除法。文言句中有些词和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和句法结构与之相应, 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 如“夫““维”等。
        参考译文:
        萧复, 字履初。出生在外戚之家, 姻戚从亲豪奢, 大家以服御车马互相炫耀, 萧复常常穿着破旧脏污的衣服, 居住在一间房子里, 刻苦学习, 不是名人和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就不和他们交往, 以节操高洁而著名。广德年间, 发生大饥荒, 一家百口人, 不能自养, 商议卖掉昭应别墅。宰相王缙想要得到它, 派弟弟王紘劝说道:“以君的才华应该在皇帝左右做官, 何不将别墅奉送给丞相以获取高官?”萧复说:“卖摔先人的别墅是用来救济孀妇孤子的, 我怎能为了高官, 使家人受饿受寒呢?”王缙由此怀恨他, 从此他迟迟不得晋升。几年以后, 改任同州刺史, 这年歉收, 州中有京畿观察使储存的粮食, 萧复就开仓借粮食给百姓, 有关部门弹劾并给他定罪, 下诏削除品阶, 停任刺史。有人劝慰他, 萧复说:“假如有利于百姓, 责任有什么可推卸的!”很长时间后才拜授兵部侍郎。萧复曾经说:“自从国家有难以来, 开始用宦官监军, 他们权势太重, 这些人只可委任宫禁事务, 军政机要, 不要让他们参与统领。”皇帝不听。又说:“陛下在位初期政治清明, 自从杨炎、卢杞违命败坏皇上的盛德, 流亡迁转到这种地步。如今濒临危亡, 应当惩戒先前的败政。”卢杞对皇上有时谄谀迎合, 萧复厉声说:“卢杞言词不正!”皇帝脸色惊变, 对左右的人说:“萧复怠慢我。”因而下诏让萧复充任山南、江淮、湖南、岭南等道的宣抚、安慰使。当初, 淮南的陈少游依附李希烈, 而张的判官韦皋杀死了邠陇的板兵, 不响应李楚琳。萧复回朝执政, 建议说:“陛下拨乱反正, 功臣已经显贵, 只有存善去恶做得尚不明显。陈少游位居将相, 首先臣服于贼兵, 韦皋名低官�。滥苷敝伊�。如果使韦皋替代陈少游, 那么天下人就能清楚地知道逆顺之理了。”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萧复退出, 宦官马饮绪向宰相刘从一作揖, 靠近刘从一的耳朵说了一些话, 接着刘从一秘密劝告萧复说:“有诏与公商议先前所奏之事, 不要让李勉、卢翰知道。”萧复说:“朝廷大事还应当和公卿商议。如果李勉等人不称职, 应当罢免。既然是宰相, 而商议事情可以单独避开他们吗?如今和公这样做或许可以, 只是害怕渐渐成为常规, 朝政由此衰败。”刘从一告诉皇帝, 皇帝不高兴。萧复以有病为由辞让宰相位, 准许。贞元四年去世, 终年五十七岁。



        相关文言文练习
        《李贺作诗》《王及善》
        《新唐书·列传·穆宁传》《新唐书·王珪传》
        《新唐书·马周传》《新唐书·吴武陵传》
        《新唐书·孔颖达传》《新唐书·徐旷传》
        《新唐书·裴谞传》《新唐书·光颜传》
        《新唐书·欧阳询传》《新唐书·李鄘传》
        《新唐书·秦琼传》《新唐书·许孟容传》
        《新唐书·郭子仪传》《新唐书·鲁炅传》
        《新唐书·李愬传》《新唐书·郭震传》
        《新唐书·魏知古传》《新唐书·王思礼传》
        《新唐书·温造传》《新唐书·窦群传》
        《新唐书·韦安石传》《新唐书·尹思贞传》
        《宋史·刘温叟传》《华阳国志·陈寿传》
        《宋史·陈禾传》《宋史·宋汝为传》
        《宋史·杨察传》《三国志·贾诩传》(二)
        苏洵《木假山记》《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宋书·傅弘之传》《汉书·车千秋传》
        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新唐书·秦琼传》《宋书·萧惠开传》
        《周书·辛昂传》《北齐书·斛律光传》
        曾国藩《谕纪泽纪鸿》《汉书·盖宽饶传》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明史·杨廷麟传》
        《清史稿·黄宗羲传》苏洵《仲兄字文甫说》
        《明史·廖永忠传》《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