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李文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题。
          李文忠, 字思本, 小字保儿, 盱眙人, 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 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 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保儿, 喜甚, 抚以为子, 令从己姓。年十九, 从援池州, 破天完军, 骁勇冠诸将。
          张士诚寇严州, 御之东门, 使别将出小北门, 间道袭其后, 夹击大破之。士诚遣将据三溪, 复击败之, 斩陆元帅, 焚其垒。
          士诚遣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 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 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 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 乘高驰下。大军乘之, 城中兵亦鼓噪出, 敌遂大�!=菸�, 太祖大喜, 召归, 宴劳弥日。
          文忠帅亮祖等攻余杭。守将谢五, 谕之降, 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①之, 文忠不可。营于丽谯, 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 斩以徇, 城中帖然。
          洪武二年春, 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 薄上都, 走元帝。遇春卒, 命文忠代将其军, 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行次太原, 闻大同围急, 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 阃外②之事苟利于国, 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 援之便。”遂出雁门, 次马邑, 败元游兵, 进至白杨门。天雨雪, 已驻营, 文忠令移前五里, 阻水自固。质明, 敌大至。以二营委之, 殊死战, 度敌疲, 乃出精兵左右击, 大破之。
          文忠器量沉宏, 人莫测其际, 临阵踔厉③风发, 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 通晓经义, 为诗歌雄骏可观, 初太祖定应天, 以军兴不给, 增民田租, 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 恂恂若儒者, 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 尝以客言, 劝帝少诛戮, 又谏帝征日本, 及言宦者过盛, 以是积忤旨, 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 年四十六。
        (选自《明史·李文忠传》, 有删改)
          注:①僇:同“戮”。②阃外:朝廷之外。③踔厉:精神振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逾二年乃太祖于滁阳  谒:拜见
        B. 新城十里而军     去:离去
        C. 宴劳日。       弥:终
        D. 马邑         次:驻扎
         
        (2)   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李文忠骁勇、有谋略的一项是[  ]
        A. ①以二营委之, 殊死战, 度敌疲, 乃出精兵左右击, 大破之。
        ②守将谢五, 谕之降, 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①之, 文忠不可。
        B. ①行次太原, 闻大同围急, 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 阃外②之事苟利于国, 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 援之便。”
        ②初太祖定应天, 以军兴不给, 增民田租, 文忠请之得减额。
        C. ①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 乘高驰下。大军乘之, 城中兵亦鼓噪出, 敌遂大�!�
        ②张士诚寇严州, 御之东门, 使别将出小北门, 间道袭其后, 夹击大破之。
        D. ①一卒借民釜, 斩以徇, 城中帖然。
        ②临阵踔厉风发, 遇大敌益壮。
         
        (3)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士诚派遣将领, 占据了三溪, 又打败了李文忠, 杀掉了陆元帅, 焚烧了他的营垒。
        B. 李文忠治军严厉, 军纪严明, 有士兵拿了百姓一口锅就把他斩首示众。
        C. 他解除兵权回家后, 小心谨慎像一个儒生, 太祖十分喜爱和器重他。
        D. 他虽然被解除兵权, 他依旧关心国事, 直言进谏, 触犯龙颜, 遭到皇帝的斥责。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十九, 从援池州, 破天完军, 骁勇冠诸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春卒, 命文忠代将其军, 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C;3.A;
        解析:(1)
         去, 距离
         
        (2)
         A.①有谋略, ②诚信;B.①处事灵活, ②爱民;C.①骁勇, ②有谋略;D.①言出必行, ②骁勇
         
        (3)
         “又打败了李文忠, 杀掉了陆元帅, 焚烧了他的营垒”错, 是李文忠打败张士诚, 杀掉了陆元帅, 焚烧了张士诚的营垒。
         
        (4)
           答案:(1)(李文忠)十九岁, 跟着(太祖)救援池州, 打败了天完军, 他的骁勇在诸将中排名第一。(得分点:破、冠各1分, 补出“太祖”1分。)
         �。�2)常遇春死后, 太祖命李文忠代理指挥常遇春的军队, 奉命会同大将军徐达一起进攻庆阳。(得分点:卒、代、将各1分)
         �。�3)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坚强的筋骨, 却能向上吃泥土, 向下饮泉水, 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得分点:定语后置、名词作状语、用各1分, 语意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文忠字思体, 小名叫宝儿, 是盱眙县人, 是太祖姐姐的儿子。他的父亲李贞带着他在乱军中辗转反侧, 有好几次差点死去。这样过了两年才在滁阳见到了太祖。太祖见到他, 非常高兴, 把他当自己的儿子来抚养, 并让他跟从自己姓朱。李文忠十九岁, 以舍人的身份率领太祖的亲兵, 跟着太祖救援池州, 认识败了天完军, 他的骁勇在诸将中排名第一。
         
          张士诚侵犯严州, 李文忠率军在东门抵抗, 他派出其他将领出小北门, 从小道偷袭张士诚的军队, 两面夹击, 大败张士诚。张士诚又派遣将领驻守三溪, 李文忠打败了他们, 斩杀了陆元帅, 并烧毁了敌军的营寨。
         
          张士诚派遣司徒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军队进攻新城。李文忠领硃亮祖等人前往救援, 在距离新城十里的地方驻军。第二天早晨会战, 李文忠召集诸位将领对天发誓说:“国家大事成败在此一举, 我不敢吝惜一死而躲在三军的后面。”李文忠手拿长矛率领几十个骑兵, 从高处飞奔下来。大军也跟在后面击鼓呐喊, 敌军于是大败。捷报传来, 太祖十分高兴, 把李文忠召回身边, 终日设宴慰劳他。
         
          李文忠率领硃亮祖等人进攻余杭。余杭的守将是谢五, 李文忠告诉他如果投降, 就答应不杀他。于是谢五请求投降。诸将要求杀掉谢五, 李文忠没有答应。军队在丽谯宿营, 李文忠不令说:“谁擅自进入老百姓家里, 就处死谁。”一个士兵借了老百姓家一口锅, 李文忠将他斩首示众, 于是城里就安定下来了。
         
          洪武二年春天, 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进攻元军, 一直迫近上都, 把元帝都吓得逃走了。常遇春死后, 太祖命李文忠代理指挥常遇春的军队, 奉命会同大将军徐达一起进攻庆阳。军队行军驻扎在太原, 听说大同被包围, 形势危急, 李文忠对左丞赵庸说:“我们奉皇上的命令来进攻元军, 军营之外的事情如果对国家有利, 我们可以单独灵活处理。现在大同被包围, 形势危急, 我们应该趁便救援他们。”于是率领军队出雁门关, 驻扎在马邑, 打败了元军的小股军队, 进军到白杨门。天上下起了雪, 军队本来已经宿营了, 李文忠又命令军队向前移五里, 把积水阻住坚固防守。天亮的时候, 元军的大部队到了。李文忠派出二支部队迎击, 和元军殊死作战, 他估计元军疲劳了, 才派出精兵从左右进攻, 大败元军。
         
          李文忠气量沉着宽宏, 没有谁能猜测他的心机。他作战时他精神振奋, 越是遇到强大的敌人越是充满勇气和力量。他十分喜爱学习, 通晓经书的大义, 他写的诗歌气势雄伟, 不同凡响。起初, 太祖在应天定都, 因为军队增加, 供给不足, 就增加百姓的田租, 李文忠为百姓请求, 最终得以减少田租的数额, 他解除兵权回家后, 小心谨慎像一个儒生, 太祖十分喜爱和器重他。他家里有许多门客, 曾经因为门客的话, 劝说皇帝少点诛杀, 又劝谏皇帝不要东征日本, 并且说宫中的宦官太多, 因此逐渐与皇帝的心意不合, 不免受到皇上的谴责。洪武十六年冬天生�。实矍鬃郧巴酵�。第二年三月, 李文忠去世, 终年四十六岁。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刘球传》《明史纪事本末·麓川之役》《明史·徐光启传》(二)
        《嵩盟九日次井泉百户韵》《程本立传》《明史·黄孔昭传》
        《明史·王彰传》《明史·杨继宗传》(二)
        《明史·张居正传》(二)《明史·本纪九》
        《明史·开济传》《明史·俞大猷传》
        《明史·戚继光传》(四)《明史·马孟桢传》(二)
        《明史·马孟桢传》(一)《明史·金铉传》
        《明史·马永传》(二)《明史·万元吉传》
        《明史·李秉传》《明史·胡松传》
        《明史·周忱传》(二)《明史·徐九思传》
        《明史·王世贞传》(二)《明史·杨守陈传》
        《明史·林俊传》(二)《明史·熊概传》(三)
        《明史·太祖本纪》《明史·邹维琏传》
        《明史纪事本末·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明史·本纪九》
        《明史·周敬心传》《诈疾平叛》
        《明史·戚继光传》(三)《明史·刘熙祚传》
        《明史·金兴旺传》《明史·朱能传》
        《明史·李敏传》《明史·任礼传》
        《明史·俞谏传》《明史·魏骥传》(二)
        《明史·齐之鸾传》《明史·于谦传》(三)
        《明史·秦良玉传》(二)《明史·赵南星传》(二)
        《明史·翁大立传》《明史·程绍传》(二)
        《明史·杨廷和传》(二)《明史·沐晨传》
        《明史·翁万达传》《明史·曹璘传》
        《明史·薛侃传》《明史·乔允升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