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晋书·王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晋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小题。
        王恭, 字孝伯。少有美誉, 清操过人, 自负才地高华, 恒有宰辅之望。与王忱齐名友善。尝从其父自会稽至都, 忱访之, 见恭所坐六尺�。牢狡溆杏�, 因求之。恭辄以送焉, 遂坐荐上。忱闻而大惊, 恭曰:“吾平生无长物。”其简率如此。
        起家为佐著作郎, 叹曰:“仕宦不为宰相, 才志何足以骋!”因以疾辞。俄为秘书丞, 转中书郎, 未拜, 遭父忧。服阕, 除吏部郎。时陈郡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道子, 恭言之于帝, 遂诛之。道子尝集朝士, 置酒于东府, 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 恭正色曰:“居端右之重, 集藩王之第, 而肆淫声, 欲令群下何所取则!”石深衔之。
        及帝崩, 会稽王道子执政, 宠昵王国宝, 委以机权。恭每正色直言, 道子深惮而忿之。及赴山陵, 罢朝, 叹曰:“榱栋虽新, 便有《黍离》之叹矣。”时国宝从弟绪说国宝, 因恭入觐相王, 伏兵杀之, 国宝不许。恭每言及时政, 辄厉声色。道子知恭不可和协, 王绪之说遂行, 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临别, 谓道子日:“愿大王亲万机, 纳直言, 远郑声, 放佞人。”辞色甚厉, 故国宝等愈惧。以恭为安北将军, 不拜。乃谋诛国宝, 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 不能感恩效力, 以报时施, 而专宠肆威, 将危社稷。先帝登遐, 夜乃犯合叩扉, 欲矫遗诏。赖皇太后聪明, 相王神武, 故逆谋不果。与其从弟王绪同党凶狡, 共相扇动。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以臣忠诚, 必亡身殉国, 是以谮臣非一。赖先帝明鉴, 浸润不行。昔赵鞅兴甲, 诛君侧之恶, 臣虽驽劣, 敢忘斯义!”表至, 内外戒严。国宝及绪惶惧不知所为, 用王珣计, 请解职。道子收国宝, 赐死, 斩绪于市, 深谢愆失, 恭乃还京口。
        恭性抗直, 深存节义, 读《左传》至“奉王命讨不庭”, 每辍卷而叹。
        (节选自《晋书·王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B. 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C. 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D. 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服阕, 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 称为“服阕”。
        B. 山陵, “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的含义, 于是便把君主的坟墓比喻为“山陵”。
        C. 登遐, “遐”有“长久”的意思, 登遐指登上帝位。
        D. 黍离, 《诗经》篇章, 是历代文人感叹亡国触景生情常用的典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恭生活简朴, 对待朋友热情。王忱看到王恭坐的凉席很好, 想着王恭一定有多余的, 就要了去, 结果王恭因没有多余的竹席只能坐在草席上。
        B. 王恭志向远大, 任命官小不就。王恭开始做官的时候被任命为佐著作郎, 他认为做官如果不是宰相一类的就不能施展才学, 于是托病辞官。
        C. 王恭为人正直, 敢于斥责权贵。司马道子在东府宴请朝中大臣时, 尚书令谢石借着酒劲唱了僻陋鄙俗的小曲, 王恭训斥谢石放荡不羁。
        D. 王恭心存节义, 始终言行如一。王恭读到《左传》中的有关内容时感叹不已, 对不能讨伐王国宝的过失表达深深的歉意后才回到京口。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国宝从弟绪说国宝, 因恭入觐相王, 伏兵杀之, 国宝不许。(4分)
         
        (2)以臣忠诚, 必亡身殉国, 是以谮臣非一。(4分)
         
        14、王恭谋划诛杀王宝国, 上奏章揭露了王宝国哪些不忠不义的行径?(3分)
         
         
         
        答案:
        10.B(从动词“劝”分析, 其宾语部分是“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 这个短语是主谓短语, 主语为“恭”、谓语是“入”和“诛”, 由此判断“国宝”要有停顿;从动词“党”分析, 其状语后置内容是“于国宝”, “国宝”以后要停顿。再使用排除法, 可以得到答案。)
        11.C (“遐”是“远”的意思, 引申为对他人死去的讳称;又特指帝王之死;又犹言登仙远去。)
        12.D (“不能讨伐王国宝的过失表达深深的歉意”错, 原文有“道子收国宝, 赐死, 斩绪于市, 深谢愆失”, 意思是道子杀了王国宝和王绪, 并对自己过去的过失深表歉意, 王恭才回到京口。)
        13.(1)当时王国宝的堂弟王绪劝他, 趁王恭入朝拜见相王时, 埋下伏兵把王恭杀掉, 王国宝不同意。(“从弟”1分, “因”1分, “觐”1分, 句意1分)
        (2)按照我的忠诚, 一定会舍身为国而死, 因此王国宝等陷害我不止一次。
        (“殉国”1分, “谮”1分, “是以”1分, 句意1分)
        14.(1)王国宝身居要职, 邀宠逞威, 独断专行, 将危及国家社稷。(2)先帝升天之日, 王国宝连夜私自进宫, 准备篡改遗诏谋逆。(3)和堂弟王绪结党营私, 凶狠狡诈, 一起煽动扰乱朝廷。
        【参考译文】
        王恭, 字孝伯。小的时候就有很好的名誉, 有过人的高尚节操, 因才能出众、门第高而十分自负, 常�;秤械H卧赘ǖ脑竿�。他与王忱齐名, 二人关系很好。王恭曾随父亲从会稽来到京都, 王忱去拜访他时, 看见王恭坐着六尺的竹席, 王忱以为他还有这种竹席, 于是向他要了一张竹席。王恭给了王忱竹席后, 自己就坐在草席上。王忱听说后很惊讶, 王恭说:“我平生没有多余的东西。”王恭就是这样的俭朴真率。
        王恭刚出来做官时, 被任命为佐著作郎, 他叹道:“做官不做宰相, 才能志向怎么能得到施展呢!”于是托病辞官。不久便被任命为秘书丞, 转任中书郎, 还没有任职, 父亲就去世了。服丧期满后, 被任命为吏部郎。当时, 陈郡人袁悦之用狡诈的方法侍奉会稽王司马道子, 王恭向孝武帝奏告了这件事, 于是就诛杀了袁悦之。司马道子曾经召集朝廷的官员, 在东府设置酒宴, 尚书令谢石借着酒兴高声唱了民间小调, 王恭态度严肃地说:“身居尚书令的重任, 在藩王府的宴席上, 放肆地唱这种淫词滥调, 让朝廷百官如何效法?”谢石怀恨在心。
        等到孝武帝驾崩, 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后, 司马道子恩宠亲近国宝, 委任他为枢机大权。王恭常常正色直言, 司马道子忌怕、愤恨王恭。王恭前往皇帝陵墓拜孝武帝, 拜完后, 他叹息:“屋檐和栋梁虽然还新, 但已经有了《黍离》诗的感叹。”当时, 王国宝的堂弟王绪劝他, 趁王恭入朝拜见相王时, 埋下伏兵把王恭杀掉, 王国宝不同意。王恭每次说到国政, 就声色俱厉。司马道子知道与王恭之间不能调和, 便采用王绪的计策, 于是开始埋下国难的祸根。有人劝王恭趁入朝时用武力诛杀王国宝, 可是庾楷与王国宝勾结, 兵马强盛, 王恭担心庾楷作对, 不敢先发制人, 就回到镇所了。离别时, 对司马道子说:“希望大王亲自处理朝政, 采纳忠言, 远离邪声、放逐阴险小人。”辞色很严厉, 因此王国宝等人更加惧怕。朝廷任命王恭为安北将军, 他不接受。于是, 王恭谋划诛杀王国宝, 他上奏章到京师说:“后将军王国宝, 凭婚姻连带关系多次身居要职, 却不能感谢皇恩思图效忠, 以报答时世, 而竟邀宠逞威, 独断专行, 将危及国家社稷。先帝升天之日, 王国宝连夜私自进宫, 准备篡改遗诏。幸赖皇太后聪慧机智, 丞相会稽王英明威武, 所以其阴谋并未得逞。与其堂弟王绪结党营私, 凶狠狡诈, 一起煽动扰乱朝廷。此不忠不义之行已昭然若揭。以愚臣之忠诚, 必将亡身殉国, 因此王国宝等陷害愚臣非止一端。幸赖先帝明察, 不听谗言。从前赵鞅兴兵, 诛杀国君身边的奸恶之徒, 愚臣虽然低下无能, 但怎敢忘却这样的大义!”奏章到了京城, 内外戒严。王国宝和王绪非�;炭�, 不知道如何做, 就用了王珣的计谋, 请求解除职务。司马道子拘捕了王国宝, 赐他死刑, 并在街市斩杀了王绪, 并为自己以往的过失深表歉意, 王恭才返回京口。
        王恭性格刚强正直, 心中深存节义, 读《左传》读到“接受朝廷的命令讨伐不朝拜朝廷的诸侯”时, 总是停下来感叹。
         



        相关文言文练习
        《晋书·束皙传》《晋书·郗鉴传》(三)
        《晋书·鞠允传》《晋书·张茂传》
        《晋书·羊耽妻辛氏传》《晋书·杜预传》(三)
        《晋书·杜预传》(二)《晋书·吴隐之传》
        《晋书·郗鉴传》(二)《晋书·虞喜传》(二)
        《晋书·孔愉传》《晋书·马隆传》(二)
        《晋书·郑袤传》(二)《晋书·慕容翰传》
        《晋书·刘毅传》《晋书·桓彝传》(二)
        《晋书·桓彝传》《晋书·姚泓传》
        《晋书·山涛传》《晋书·阮修传》
        《晋书·温峤传》(二)《晋书·谢玄传》
        《晋书·陆机传》《晋书·葛洪传》
        《晋书·王浑传》《晋书·皇甫谧传》
        《晋书·华廙传》《晋书·向雄传》
        《晋书·殷浩传》《晋书·熊远传》
        《晋书·祖逖传》《晋书·王彪之传》(二)
        《晋书·毛宝传》《晋书·孙楚传》
        《晋书·王育传》《葛洪传》
        《晋书·嵇康传》(二)《晋书·嵇康传》
        《晋书·刘弘传》(二)《晋书·苻坚传》
        《晋书·列女传》《晋书·凉后主李士业传》《晋书·荀崧传》(二)
        《晋书·何无忌传》《晋书·任旭传》
        《晋书·桑虞传》《晋书·王濬传》
        《晋书·车胤传》《晋书·刁协传》
        《晋书·司马亮传》《晋书·马隆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