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辙
        (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21—25题。(13分)
                     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辙
                             
        ①南康太守听事之东, 有堂曰“直节”, 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 长短巨细若一, 直如引绳, 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如建承露之茎①;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 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 杉之阴, 府史之所蹲伏, 而簿书之所填委, 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 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②夫物□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 岩石轧之, 然后委曲随物, 不能自�!K渲窦�, 松柏之坚, 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 不扶而直, 其生能傲冰雪, 而死能利栋宇者, 与竹柏同, 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 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③徐君温良泛爱, 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②, 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 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 是以似之。”堂成, 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 为曲必屈, 曲可为乎?吾欲为直, 为直必折, 直可为乎?有如此杉, 特立不倚, 散柯布叶, 安而不�:�?清风吹衣, 飞雪满庭, 颜色不变, 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 剪伐不至, 杉不自知, 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 升堂见杉, 怀思其人, 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④元丰八年正月十四, 眉山苏辙记。
        【注释】:①太常之旗:古时天子所建之旗。承露之茎:托露盘的金茎。《汉书·郊祀志》载, 汉武帝迷信神仙, 于神明台上做承露盘, 立铜仙人舒掌以接甘露, 以为饮之可以延年。承露:指托盘承接甘露;金茎:指托盘的铜仙人高举之掌。②皦察之政:苛察之政, 指过度的要求。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C  )。(1分)
        A.而  B.则  C.之  D.其
        22.对第①段中“莫知贵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没有人知道军六曹吏的可贵。
        B.没有人知道簿册文书的可贵。
        C.没有人知道朝请大夫徐望的可贵。
        D.没有人知道直节堂这一地方的可贵。
        23.简析第②段写“竹柏”的作用。(3分)
        竹柏 “生能傲冰雪, 死能利栋宇, 杉树相同的;但是在挺直这, 杉树过竹柏。通过对比突出杉树挺直的特点。
        2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示例一:用整句写出了杉树的高耸的样子, 就像太常旗, 像乘露盘的长柄。用散句写出了杉树的凛然气势, 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句式整散结合, 将杉树的特点描写得生动完备;而且节奏上富于变化。
        示例二:用两个短句来写杉树高耸的特点, 主要用长句来写杉树凛然的气势, 又辅以短句来补充杉树不可侵犯的样子。长句短句结合, 将杉树的特点描写得生动完备;而且节奏上富于变化。
        25.全文紧扣“直节”二字, 构思精巧。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4分)
        文章第一段写了“直节堂”建堂及命名的缘由;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对杉树挺直的描写, 赞美了杉树的刚直不屈, 继而由物及人, 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 转入对人“直节”的赞美;第三段承接第一段对徐君的叙写, 赞扬徐君行不失于直的品格。客人所唱之歌, 既是对徐君处世态度的总结, 也间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全文紧扣“直节”二字, 构思精巧。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二)苏辙《燕赵论》(三)
        苏辙《李简夫少卿诗集引》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燕赵论》苏辙《巢谷传》
        苏辙《燕赵论》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苏辙《古今家诫叙》苏辙《民政策》
        苏辙《贾诩》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史官助赏罚论》《孟德传》《书《孟德传》后》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君术策五》
        苏辙《隋论》苏辙《武昌九曲事记》
        苏辙《颍滨遗老传》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乞者赵生传》
        苏辙《东轩记》《齐州泺源石桥记》
        《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辙《藏书室记》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黄州快哉亭记》(二)
        《古今家戒》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