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萧与成《送邳州杨文学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与成
        (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21-24题。(11分) 
        送邳州杨文学序
        (明)萧与成
        ①辛巳之秋, 积雨既霁。客有任邳州文学者, 告行于予, 且曰:“吾先世高大父廷评公, 以儒学显。自是子孙世其学, 至吾先叔某为侍御, 吾叔某为宪副, 皆起家进士。茂著英声, 用能显我先人。仆无似, 弗克绍厥绪业, 以振吾家声。顾俯首卑秩, 以为先人羞, 用是恧焉, 其何以教我。”
        ②予语之曰:“是何言哉!吾闻君子非无位之患, 惟弗胜其位之为患。职无崇卑, 顾为之何如耳。故古之上圣人, 虽乘田委吏之贱, 犹不耻为之, 亦曰:吾能举其职而已矣。反是, 则虽尊且贵, 有不足齿录者。故溯观往古, 跻膴仕, 陟显秩, 而名磨灭者, 不可胜数, 而苏湖竟以善教称焉。今子领朝廷之命, 以为一州学者师, 行有可师, 则人翕然仰之矣。行无足观, 则人欢然訾之矣。子之职, 不既重已乎?矧际圣明, 驭天更化, 信能陶成善类, 以为世用, 则宠擢之典, 有不以疏且远而遗者, 其所以立后世名以光乃前人者, 不有在兹乎?”
        ③客曰:“子之言, 则予既得闻命矣!□自揣芜陋, 思得多士, 相与切磋, 以底于成, 何教人之能?今邳之士人, 多弗力于学, 而又以芜陋者为之师。予惧夫成材之难, □职之未始克称也。夫是之故惴惴焉。”
        ④予曰:“否, 非此之谓也。今夫硗瘠之地, 或成茂林者, 无他, 培之而已矣。沃行之区, 或为荒芜者, 无他, 废之而已矣。人之成オ与否, 亦犹是也。今吾子以作人为取者, 不培之是务而废之, 无乃不可乎?夫谓己不能教者, 自诬者也;谓人不足教者, 诬人者也, 君子弗为也。”
        ⑤客拜, 唯唯而退。遂书以予之。
        (选自《萧太史铁峰集》, 有删改)
        【注】①恧(nǜ):惭愧。②膴(wǔ)仕:高官厚禄。膴, 厚。③苏湖:代指在苏州、湖州二地采用新的教法办学的北宋教育家胡瑗。
        2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杨文学前往邳州任职之时特地与作者告别并请教指点迷津。
        B. 杨文学为自己不能像长辈一样都能功名茂著感到自惭形秽。
        C.杨文学向作者夸耀自己先辈实质是为了表现对儒学的尊崇。
        D. 杨文学不满于自己官职卑微而想通过求学修业来实现抱负。
        22.分析第②段的行文思路。(4分)
        23.可填入第③方框处的词语是(    )。(1分)
        A.且  而       B.若  夫      C.然  而      D.然  乃
        24.李明同学在读第③④两段作者与杨文学问答时, 点评道:“不惧不怨, 为人做事理当如此。”你认为李明的点评是否恰当, 请陈述你的理由。(4分)
         
         
        答案:
        (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21-24题。(11分) 
        21.(2分)C
        22.(4分)首先针对杨文学因职位卑下感到羞愧, 提出君子不会担心职位的高低, 而只担心是否称职的观点;接着用古之圣人虽然地位低贱依然恪尽职守, 与地位尊贵者最终声名磨灭进行正反对比, 阐释观点;然后告诫杨文学作为邳州学者之师, 肩负的责任重大, 要注重个人品行, 不要计较职位贵贱;最后强调杨文学幸逢开明盛世, 一定能陶成善类, 立后世之名。
        23. (1分)C 
        24.(4分)
        【参考答案一】李明的点评恰当。李明的点评基于作者与杨文学对话的准确理解。杨文学说自己不想从事教学的工作, 害怕自己水平不够, 心存顾虑;又抱怨学生学习不够努力。作者针对这两点进行劝诫, 认为无论身份地位能力如何, 最关键的是先做起来, 不要因为害怕做不好而放弃, 这就是“不惧”;也不要抱怨客观条件, 而不去努力, 这就是“不怨”。李明还由此联系到为人处事之道, 给人以启发。所以说, 李明的点评恰当。
        【参考答案二】李明的点评不太恰当。杨文学认为自己地位卑微, 能力不够, 只是一种谦逊的说法, 实际并非如此;作者也并不认为杨文学有“惧”与“怨”的缺点而予以批评, 而是为了激励杨文学直面困难、相信自己、身体力行, 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作者的阐述, 强调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而李明“不惧不怨”的点评, 针对的是为人处事方面。所以说, 李明的点评不太恰当。(所陈述的理由能自圆其说即可。)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程启充传》《北史·杨津传》
        《宋史·孟珙传》《清史稿·赵国祚传》
        《明史·罗喻义传》《宋史·徐处仁传》
        《金史·完颜昌传》《明史·黄宗载传》
        《魏书·安同传》《明史·李裕传》
        《隋书·循吏·樊叔略传》《宋史·刘勔传》
        《宋史·汪澈传》《明史·倪岳传》
        《清史稿·熊赐履传》《明史·韩爌传》
        《宋史·包拯传》《梁书·明山宾传》
        《隋书·豆卢毓传》《宋史·张庭坚传》
        《明史·袁忠彻传》《魏书·张蒲传》
        《晋书·苟崧传》《明史·邹元标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