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桓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
        后汉书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6—20题。(19分)

           桓谭字君山, 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 好音律, 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 博学多通, 能文章, 有见地, 不谄媚, 而喜非毁俗儒, 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 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于谭。是时, 高安侯董贤宠幸, 女弟为昭仪, 皇后日已疏, 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 阴求陈皇后之过, 而陈后终废, 子夫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 殆将有子夫之变, 可不忧哉!”晏惊动, 曰:“然, 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 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君, 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 希更艰难, 或驱使医巫, 外求方技, 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 必贻致讥议。不如遣门徒, 务执廉悫②, 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 入白皇后, 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 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 诏狱, 无所得, 乃解, 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 闻谭名, 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 说以辅国保身之术, 贤不能用, 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 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 拜议郎给事中, 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 合 世 务 辅 佐 不 明 则 论 失 时 宜 而 举 多 过 事 夫 有 国 之 君 俱 欲 兴 化 建 善 然 而 政 道 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 不省.
            是时, 帝方信谶③, 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 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 何如?”谭默然良久, 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 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 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 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 意忽忽不乐, 道病卒, 时年七十余。

        初, 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 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 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 肃宗行东巡狩, 至沛, 使使者祠谭家, 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            ②悫:诚实、谨慎。

        ③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而陈后终废, 子夫立。        竟:最终
        B.夫士以才智君                要:要挟
        C.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于谭      善:交好
        D.不如遣门徒, 务执廉悫        谢:谢绝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 女媚道求主               乡里为荣    

        B.诏狱, 无所得, 解         良久得解

        C.此修己正家避祸道也       说以辅国保身术              

        D.闻谭名, 欲之交。         贤不能用, 遂不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桓谭博学多才, 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 不重仪表, 好发表意    

        见指责他人, 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 遣散门客, 廉洁谨慎, 多加提防董贤。傅氏

        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 在董贤结交他之前, 他写信给董贤, 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

        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 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 险遭杀身之祸, 经苦苦哀求才幸

        免于难, 最后被贬出京城。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臣 闻 国 之 废 兴 在 于 政 事 政 事 得 失 由 乎 辅 佐 辅 佐 贤 明 则 俊 士 充 朝 而 理 合 世 务 辅 佐 不 明 
        则 论 失 时 宜 而 举 多 过 事 夫 有 国 之 君 俱 欲 兴 化 建 善 然 而 政 道 未 理 者 其 所 谓 贤 者 异 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刑罚不能加无罪, 邪枉不能胜正人。(3分)

                                                                                          

        (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 必贻致讥议。(4分)

                                                                                       

         

        答案:

         

        16.B(要:求取重用或信任。)
        17.A(A.介词, 凭借/介词, 把。B.副词, 才。C.助词, 的;D.介词, 跟)
        18.A(桓谭被排挤的原因错。) 

        19.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采取倒扣分形式, 错一 “/”或少一 “/”均扣0.5分)

        20.(1) 译文: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 邪恶不正直的人不能战胜正直之士。 

        (2)译文:君侯您凭借身为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 一定会招致非议。

         

        译文:
         

            桓谭字君山, 沛国相县人。桓谭凭借父亲的关系担任郞官, 喜好音律, 善于弹琴。他不拘小节, 不注重仪表, 博学多才, 擅长写文章, 有独到见解, 不讨好逢迎, 而且喜欢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 因此很受排挤。 
            哀帝、平帝时, 他的职位没有超出郞官。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对桓谭很友好。这时候, 高安侯董贤受到宠幸, 他的妹妹是昭仪, 皇后一天天被疏远, 傅晏默默无语, 很不得志。桓谭劝说道:“先前武帝要册立卫子夫做皇后, 暗中寻求陈皇后的过错, 而陈皇后最终被废黜, 子夫最终被册立。现在董贤最受宠爱, 而他的妹妹又特别受到宠幸, 恐怕要有卫子夫替代皇后那样的变故, 能不担忧吗!”傅晏很受触动, 说:“是这样的, 对此怎么办呢?”桓谭说:“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 邪恶不正直之徒不能战胜正直之士。读书人凭借才智求取君恩, 女子凭借谄媚讨好的办法求取皇上恩宠。皇后年轻, 求取恩宠更加艰难, 有人驱使医巫, 在外寻求占卜星象的方士, 这不可不防备。另外, 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 一定会授人以柄, 招致非议, 不如遣散门客, 务必坚持廉洁谨慎, 这是修身齐家躲避灾祸的办法。”傅晏说:“好。”于是遣散门客, 入朝告诉皇后, 如同桓谭所告诫的那样。后来董贤果然唆使太医令真钦, 让他罗织傅氏的罪状。于是朝庭逮捕了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 奉诏立案, 一无所获, 才解除关押, 所以傅氏在哀帝时期最终保全了性命。等到董贤做大司马, 听到桓谭的名字, 想和他结交。桓谭先呈递书信给董贤, 用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来劝说他, 董贤不能采纳, 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世祖即皇位, 征召桓谭为待诏。后来大司空宋弘推荐桓谭,拜议郎给事中,因而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应注意事宜,说:“我听说国家的废兴,在于政事;而政事的得失,决定于辅佐是否得人。辅佐贤明,贤俊之士充满朝廷,而治理能与世务相吻合;辅佐不明,议论的事不合时宜,举措就多失误。作为国家的君主,都想兴教化建善政,然而政事不能治理好,是由于贤者意见不一。”奏章呈上后, 皇上不看。
            这时, 皇上正迷信图谶, 常用来决定疑惑难明之事。皇上下诏令聚会商议, 确定灵台的位置, 皇上对桓谭说:“我想用图谶来决定此事, 怎么样?”桓谭沉默好久, 说:“我不读图谶。”皇上问他原因, 桓谭又极力辩说图谶不合乎义理。皇上大怒道:“桓谭批评我无治国之正法, 拉出去斩了他!”桓谭磕头磕得额头流血, 哀求很久才得以赦免。后来被调出京城做六安郡郡丞, 内心常感到闷闷不乐, 在上任途中病死, 死时七十多岁。
        起初,桓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取名为《新论》,上书献之朝廷,世祖称好。《琴道》一篇没有完成,肃宗令班固继续完成。 元和中,肃宗到东边巡狩,至沛,派使者祭祀桓谭墓冢,乡里引以为荣。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后汉书·逸民列传》
        《后汉书·陈蕃传》《后汉书·樊英传》
        《后汉书·盖勋传》《渤海鲍宣妻者》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后汉书·何敞传》
        《后汉书·梁统列传》《后汉书·孔奋传》
        《后汉书·王丹传》《后汉书·徐稚传》
        《后汉书·孔僖传》《后汉书·左雄传》
        《后汉书·李通列传》《后汉书·李云传》
        《后汉书·马援传》《后汉书·冯鲂传》
        《后汉书·阴兴传》《后汉书·刘般传》
        《后汉书·张鲁传》《后汉书·孙程传》
        《后汉书·朱祐传》《后汉书·桓荣传》
        卢梅坡《雪梅》《浣花溪记》《小石潭记》
        《隆中对》《陈涉世家》《项羽本纪》
        孙樵《书何易于》《范雎说秦王》
        《大力将军》程启充《游千山记》
        《小石潭记》(二)归有光《沧浪亭记》
        《郑人买履》《宋史·辛弃疾列传》
        《重修棂星门移置瑞光楼记》《金石录》后序
        《三国志·司马朗传》《新唐书·王珪传》
        《歧路亡羊》《桃花源记》(二)
        元好问《市隐斋记》《宋史·郭浩传》
        《南史·张稷传》陈玄祐《离魂记》
        《北史·源贺传》《汉书·张安世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