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朱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 宋史 朱弁, 字少章, 徽州婺源人。少颖悟, 读书日数千言。既冠, 入太学, 晁说之见其诗, 奇之, 与归新郑, 妻以兄女。靖康之乱, 家碎于贼, 弁南归。建炎初, 议遣使问安两宫①, 弁奋身自献。绍兴二年, 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 言和议可成, 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 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 弁曰:“吾来, 固自分必死, 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 成两国之好, 蚤申四海之养于两宫, 则吾虽暴骨外国, 犹生之年也。”伦将归, 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 今无节有�。∫嘈乓�。愿留�。观偷帽б运�, 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 弁受而怀之, 卧起与俱。金人迫弁仕刘豫②, 且訹③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汝国贼, 吾尝恨不食其肉, 又忍北面臣之, 吾有死耳。”金人怒, 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 复欲易其官, 弁曰:“自古兵交, 使在其间, 言可从从之, 不可从则囚之、杀之, 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 有死而已, 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乃具酒食, 召被掠士夫饮, 半酣, 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 一旦毕命报国, 诸公幸瘗④我其处, 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 于我幸矣。”众皆泣下, 莫能仰视。金人知其终不可屈, 遂不复强。王伦还朝, 言并守节不屈, 帝为官其子林, 賜其家恨帛, 官其亲属五人, 賜吴兴田五顷。帝谓丞相张浚曰:“归日, 当以禁林⑤处之。”八年, 金使乌峻思谋、石庆充至, 称弁忠节, 诏附黄金三十两以賜。十三年, 和议成, 弁得归。入见便殿, 踢金帛甚厚。秦桧恶其言敌情, 奏以初补官易宣教郎、直秘阁。有司校其考十七年, 应迁数官。桧沮之, 仅转奉议郎。十四年, 卒。
(选自《宋史•卷三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有删节)
【注】①两宫:靖康之乱金兵攻破东京开封, 俘获徽宗、饮宗父子押解北上。②刘豫:北宋末任对北西路提点刑狱。金兵南下他杀勇将关胜而降。金朝扶植他为大齐文帝。③訹:xù, 引诱。④瘗:yì, 理葬。⑤禁林:翰林院的别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B.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C.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D.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中央官学叫太学, 不同时期称谓各异;太学学生称谓也历代不一。
B.节是古代的使臣出入关门具有象征意义的凭证或信物, 即符节;它们多用竹或木制成, 或以旄饰之。
C.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 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 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也称作宰相。
D.正殿以外的别殿叫便殿, 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所, 有时也在此宴请大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弁聪颖好学, 才华横溢。每天读书数千字, 晁说之读其诗, 奇其才, 把自家亲侄女嫁给他为妻。 B.朱弁国难当头, 勇于牺牲。建炎元年, 他自告奋勇出使赴金, 为金所拘, 被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
C.朱弁面对诱惑, 守节不屈。留金时他面对金人的软硬兼施及各种诱惑, 抱定必死之心, 守节不移。
D.朱弁触怒权臣, 进到压制。权臣秦桧厌恶他在皇帝面前谈到敌情, 于是阻挠他做宣教郎、直秘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来, 固自分必死, 岂应今日觊幸先归?(5分)
(2)伦解以授弁, 弁受而怀之, 卧起与俱。(5分)
[参考答案]
10.(3分)D 11.(3分)C 【解析】丞相并非宰相。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 不是具体的官名。宰相在不同朝代, 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12.(3分)D 【解析】宣教郎、直秘阁之职是秦桧让他所任之职, 而非阻挠他担任此职务。 13.(10分)翻译: (1)(5分)我来了以后, 本来就准备死了, 哪里希望今天有机会先回去。(“固自分必死”译作“早就做好了死的准备了”也得分) (2)(5分)王伦解下官印交给了朱弁, 朱弁接受后藏在怀里, 和它同睡同起。
参考译文:
朱弁, 字少章, 徽州婺源人。年轻时很聪明, 每天读书几千字。成人后, 进太学学习, 晁说之见到他的诗, 对他的才能很惊奇, 和他一起回到新郑, 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他为妻。靖康之乱中, 他的家庭碎于贼手, 朱弁向江南逃奔。建炎初年, 朝廷商议派遣使者问安两宫皇帝, 朱弁挺身自荐。绍兴二年, 金人忽然派遣宇文虚中来, 说和议可行, 应当派一人到元帅府去接受国书回国。宇文虚中想让朱弁与正使王伦商量决定谁去谁留, 朱弁说:“我来时, 本来就料定必死, 哪里希望今天有机会幸运地先回去。希望您这个正使接受国书回去禀告天子, 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 尽早让两宫皇帝牧养天下, 那么即使我将来尸骨暴露在外国, 也永远感到像活着一样。”王伦将回去时, 朱弁请求说:“古代的信使都有符节作为信物, 现在没有符节, 但是有官印在, 官印也是信物呀。希望留下官�。梦抑燠湍芄槐ё潘�, 死了也是不朽的。”王伦解下官印交给了朱弁, 朱弁接受后藏在怀里, 和它同睡同起。金人逼朱弁到刘豫那里当官, 并且引诱他说:“这是你回国的第一步。”朱弁说:“刘豫是国贼, 我曾经恨不得吃了他的肉, 又怎么能忍受面向北做他的大臣, 我只有等着死而已。”金人发怒, 中断了食物供应来逼迫他。朱弁坚决地在驿站门口抗拒, 忍受饥饿等待着死亡, 坚决不屈服。金人也被他感动了, 像原来一样地礼待他。过了很久, 又想调动他的官职, 朱弁说:“自古两国交兵, 使者处在中间, 他说的话能听则听, 不能听的就关押他、杀掉他, 何必换他的官职?我的官是在自己的朝廷里接受的, 我只有一死罢了, 绝不答应换官来使我们的国君受辱。”于是就准备了酒菜, 召集被扣留的士大夫喝酒, 酒饮半酣, 朱弁告诉他们说:“我已经看好近郊的某个寺庙的一块地, 一旦我牺牲报国, 诸位请把我埋在那个地方, 在上面写上‘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 我就很满意了。”众人都流下了眼泪, 不能抬起头来。金人知道他终不可屈, 于是也就不再强迫他了。王伦回到宋朝, 说朱弁守节不屈, 皇帝为他任命他的儿子朱林为官, 赐给他家银帛, 又任命了五个亲属为官, 赐给五顷吴兴的田。皇帝对丞相张浚说:“等他回来的那天, 一定要以翰林待他。”绍兴八年, 金的使者乌陵思谋、石庆充来访, 称赞朱弁忠诚有节气, 皇帝下诏带去黄金三十两赏赐他。绍兴十三年, 宋与金达成和议, 朱弁才得以归国。入朝在便殿见皇帝, 赐给很多的金帛。秦桧厌恶他谈金国敌情, 以朱弁的初补官改为宣教郎、直秘阁官职上奏皇上。有关部门考核他做官十七年, 应升任几级官阶。秦桧阻挠此事, 仅转任奉议郎。绍兴十四年, 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