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魏元忠传》原文及翻译
|
| 旧唐书 原文: 魏元忠, 宋州宋城人也。初, 为太学生, 志气倜傥。仪凤中, 吐蕃频犯塞, 元忠赴洛阳上封事, 言命 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 授秘书省正字。文明年, 迁殿中侍御史。其年, 徐敬业据扬州作乱, 左玉钤 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 则天诏元忠监军。至临淮, 为敬业先锋所败。孝逸惧, 按甲不敢进。元忠曰: “朝廷以公王室懿亲, 故委以阃外之事, 天下安危, 实资一决。且海内承平日久, 忽闻狂狡, 莫不注心倾 耳, 以俟其诛。今大军留而不进, 则解远近之望, 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 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孝 逸然其言, 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前军为贼所破, 孝逸又惧, 欲引退。元忠固请决战, 乃平。以功擢司刑正。寻为周兴陷, 入狱, 诣市将刑, 则天以功特免死配流贵州。圣历元年, 召授侍御史。又为来俊臣、侯 思止所陷, 再流于岭表。复还, 授御史中丞。元忠前后三被流, 时人多称其无罪。中宗即位, 其日驿召元 忠。时特承宠荣, 当朝用事。初元忠作相于则天朝, 议者以为公清。至是再居政事, 天下莫不延首倾属, 冀有所弘益。乃亲附权豪, 抑弃寒�。共荒苌蜕品6�, 勉修时政, 议者以此少之。三年秋, 节愍太子起 兵诛三思, 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皆潜预其事。太子既斩三思, 又率兵诣阙., 将请废韦后为庶人, 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守门, 协令从己。兵至玄武楼下, 多祚等犹豫不战, 元忠又持两端, 由是不克, 升为乱兵所杀。中宗以元忠有平寇之功, 竟不以升为累, 委任如初。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行至涪陵而卒, 年七十馀。谥.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译文: 魏元忠, 宋州宋城人。当初, 他做太学生时, 就志气倜傥。仪凤年间(679), 吐蕃不断侵犯边土。魏元忠到洛阳上密封奏章, 论说朝廷任命将领、用兵作战方面的优缺点。唐高宗看了很是惊叹, 感到他有优异的才能, 于是授他为秘书省正字。文明年间(684), 他迁任殿中侍御史。那年, 徐敬业占据扬州作乱, 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伐, 武则天下诏命魏元忠监理军事。到临淮, 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挫败。李 孝逸害怕敌军的力量, 按甲不敢进军。魏元忠说:“朝廷因您是王室懿亲(皇家近亲), 所以把这朝廷之外(平定叛乱)的大事委派给您, 天下的安危, 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况且国内太平日久, 忽闻这次叛乱, 莫不注心倾耳, 来等候诛杀叛逆的好消息。现在大军停而不进, 就辜负了世人的期望, 万一朝廷派另外的 将领来代替您, 您将用何言辞来解脱自己因怯阵而避敌的罪过呢?”李孝逸认为魏元忠的话正确, 于是率 领部队准备进军讨伐。前军被敌人攻破, 李孝逸又害怕, 想带兵退却。元忠坚持请求与敌决战, 这样才平定了徐敬业。魏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不久他被周兴诬陷下狱, 将赴刑场行刑, 武则天以魏元忠有功, 特免死而发配流放贵州。圣历元年(698), 他任侍御史。后来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 两次流放于岭表。 后来回到京师, 授御史中丞。魏元忠前后三次被流放, 当时的人大多说他无罪。中宗即位, 派驿马专程召回魏元忠。当时魏元忠特别受宠于皇上, 当朝执政。当初, 魏元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 议者都认为他公正清廉。到此时再度任宰相(再次掌权处理政事), 天下人莫(没有)不引颈盼望, 希望他有所弘扬补益。但魏元忠亲近依附权豪, 抑弃寒门俊杰, 竟然不能赏善罚恶, 勉修时政, 议者因此批评他。三年秋, 节愍太子起兵诛武三思, 魏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都暗中参与其事。太子已经斩了武三思, 又率领军人到宫门外, 将请求废除韦后为庶人, 在永安门遇上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 便胁迫令他顺从。节愍太子带兵到玄武楼下, 李多祚等犹豫不战, 魏元忠又持两端, 因此起兵未成功, 魏升被乱兵所杀。中宗因为魏元忠有平寇之功, 最终没有因魏升的事让他受连累, 委任如初。此时, 武三思的死党又对证元忠, 说他向来与节愍太子同谋叛逆, 请求抄斩他三族, 中宗未允许。魏元忠惧怕不能自安, 上表坚请告老还乡。 行走到涪陵去世, 享年七十余岁。谥号为贞。
相关练习:《旧唐书·魏元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