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胡威传》原文及翻译
| | 晋书 原文: 胡威, 字伯武, 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父质, 以忠清著称, 少与乡人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 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 威早厉志尚。质之为荆州也, 威自京都定�。移�, 无车马僮仆, 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 躬放驴, 取樵炊囊 , 食毕, 复随侣进道。既至, 见父, 停厩中十余日。告归, 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 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 以为汝粮耳。”威受之, 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质, 质杖都督一百, 除吏名, 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 拜侍御史, 历南乡侯、安丰太守, 迁徐州刺史。勤于政术, 风化大行。 后入朝, 武帝语及平生, 因叹其父清, 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 臣清恐人不知, 是臣不及远也。”帝以威言谦而婉, 谦而顺。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 入为尚书, 加奉车都尉。 威尝谏时政之宽, 帝曰:“尚书郎以下, 吾无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陈, 岂在丞郎令史, 正谓如臣等辈, 始可以肃化明法耳。”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 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 卒于位, 追赠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 余如故, 谥曰烈。 (选自《晋书•良吏传》) 译文: 胡威, 字伯武, 他又名胡貔, 是淮南寿春人。父亲胡质, 以忠诚清廉著称, 年轻时与同乡人蒋济、朱绩同为江淮间知名人士, 在魏做官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 胡威早年便有志向。胡质在荆州做官时, 胡威自京城到荆州去探望, 因家中贫穷, 没有车马僮仆, 自己赶着驴独行。每到一个客栈, 亲自放驴, 取柴作饭, 吃完, 又随同路人上道。到了荆州, 胡威见到父亲, 在牲口棚中住了十几天, 然后向父亲告辞, 父亲赐他一匹绢作路费。胡威说:“父亲一向清高, 我不明白从哪儿得到这匹绢的?”胡质说:“这是我剩余的俸禄。用作你路上的费用而已。”胡威接受了绢, 告辞回家。胡质手下的都督在胡威出发前, 请假回家, 在百余里的行程中隐藏起旅资行装, 请胡威和他作伴, 常出资相助胡威。走了数百里, 胡威起疑而问都督, 了解真情后, 便取出父亲赐的绢给了都督, 辞别并送走了他。后来因其他事写信(关于这个“信”字, 有两种解释)给胡质讲起这件事, 胡质打了都督一百杖, 除去官名。他们父子二人就是如此清廉谨慎。于是名誉远近知晓。 胡威被授为侍御史, 历任南乡侯、安丰太守, 升任徐州刺史。勤于政事, 大行风化。 后入朝, 武帝谈起他的生平, 赞叹他的父亲的清廉, 对胡威说:“你与父亲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武帝说:“你父亲凭什么胜过你呢?”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唯恐别人知道, 我清廉唯恐别人不知, 因此我比父亲差远了。”武帝认为胡威言语直率二简约, 谦逊而和顺。多次升官为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 召入任尚书, 加奉车都尉。 胡威曾经进谏时政太宽, 武帝说:“尚书郎以下的官吏, 我从不宽容。”胡威说:“我所陈述的, 岂是说那些丞、郎、令、史, 正是说像我这样的群臣, 才可以整肃风化, 严明法纪。”他又被任命为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 因功被封为平春侯。太康元年, 他在任上去世, 被追赠为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 其他同以往一样, 谥号烈。
相关练习:《晋书·胡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